年初,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路奇加入百度,并担任仅在李彦宏之下的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该消息一出即刷爆了朋友圈。用李彦宏的话说,我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不及他十分之一,这预示着百度在新核心的人工智能方向未来将allin。梳理2016年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实际应用中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2017年将是人工智能从前沿科技走进实用的重要一年,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充满了想象空间。智能家居经过2016年的高潮和低谷,2017年或拉开人工智能结合新篇章。在CES2017上,李彦宏亲赴CES现场,为百度度秘推出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站台,重点提及DuerOS在未来智能家居等方向的应用。此外,如谷歌的GoogleHome、微软Cortana、亚马逊Alexa等类似的语音智能产品也悉数登场。
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才是完成态
智能家居出现至今已有几十年时间,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品的智能化,即将所有家居连接到人的手机上,由App远程控制所有电器。第二阶段是智能互动,即是两个或N个电器智能化可以联动起来,比如智能窗帘打开后室内的灯就会随之自动感应关闭,或智能空调打开后浴室里的浴霸随之加热。
现阶段的发展中,以上智能家居的技术早已实现。市面上已有很多品牌,如我们熟知的小米智能家居套装、联想家庭安防套餐、Wulian智能家居套餐、欧瑞博智能家居套餐等数十家产品。不过,第二第二阶段都是弱智能,只是把开关移植在手机里,或弱联动的智能化。这种模式的弱点是智能化不足,与用户期待的真实效果相偏离,随着类似产品的普及,并不贴心的体验使得部分用户的热情降温。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第三阶段逐渐映入人的眼帘,完全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将实现全自动、自学习、自感知的智能家居系统。也就是说摈弃掉手机,给智能家居装上更为智能的人工大脑,完全解放人为控制家居,让所有家居拥有明白用户心思的能力。当用户结束劳累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中,由人工智能调配,大门、洗澡间的热水、客厅的空调、照明灯……一切都无需控制便可以自动识别打开,人只作为享受的中心而不必为此过渡操心。
这一切看似科幻的描述,由马克·扎克伯格研发的“贾维斯”的人工智能管家已经实现,这款智能管家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安排扎克伯格的会议行程、定时做早餐、自动洗衣服、辨别并招待访客,甚至可以照顾贾维斯的女儿教她说中文。如果说这是个超级大脑的话,只要将现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与其连接,成为它的眼睛、耳朵、四肢,一个完成态的智能家居第三阶段就横空出世。
智能家居标准混乱,成结合智能家居最大难题
在智能家居这个战场上,既有高通、英特尔、TI等老牌科技企业;谷歌、苹果、微软这些互联网巨头。也有海尔、三星、LG这些家电厂商,及广电、中国移动这类运营商。整个行业由巨头牵头制定标准,中小玩家踊跃参与,并逐渐发展壮大。
由于利益划分问题,如今的智能家居呈现着标准不统一、协议不兼容的怪现象。比如英特尔与三星、戴尔、博通、Atmel等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家居设备标准联盟OIC,谷歌、苹果、微软这些互联网厂商加入了高通主导的AllSeen联盟。但苹果自己还提出来Homekit,谷歌收购了Nest以后也力推Thread。这对于实现第三阶段的智能家居是个不利的消息,我们知道以往PC、智能手机等产业的飞速兴起,同整个行业硬件、操作系统的标准/协议的全球统一兼容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智能家居过于复杂的硬件、系统格局,为智能家居破局带来诸多不利。
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或联盟独立即可搞定,它需要一个发号施令的人工智能中枢,还要有摄像头、电机、处理器、通讯芯片等硬件设施,以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多领域的集成。以上每个环节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随便一个挑选出来都是庞大的科研项目。而想要实现第三阶段的智能家居,以上所有技术都要先落地,还要做到稳定性、兼容性。
而当下每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平台的入局者,似乎都想成为下一个iOS、Android。就在智能家居巨头林立的背景下,更多的新加入者让整个市场更为复杂。据彭博社安卓创始人AndyRubin计划再次进军手机市场,要与苹果和谷歌较量。他计划使用人工智能打造一套技术生态系统,从手机到智能家居产品到应用商城全部包含。
任何一个领域结合人工智能都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谷歌、百度发力的无人驾驶汽车;阿里力推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苹果引以为傲的语音识别Siri及微软的小娜。在国外苹果与谷歌双雄争战,在国内,BAT、京东、小米、海尔等各路大军涉足。智能家居作为与人三分之一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将是人工智能重点的发展方向,它将包含的不是哪几种技术,而是整个人工智能成果的集成。
随着2017年人工智能将在多项领域的突破,这些成果将催动2017年智能家居的裂变,虽然如今的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尚在混战的初期,随着市场看不见的手优胜劣汰,一个更智能的未来或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质检总局22日公布了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的监督抽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抽查进出口商品6907批次,检出不合格1906批次,不合格检出率27.6%。其中,进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28.4%,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24.3%。
据介绍,此次抽查涉及机电、轻纺、资源与化学品三大类别,15种重点商品。主要包括:空气净化器、电子坐便器、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家用电器、功能性服装、儿童服装、童鞋、保温杯、卫生湿巾、安全套、食品接触产品、壁纸、钢丝绳、轮胎等。
在抽查的15种重点商品中,进口方面: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23.2%,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37.1%,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不合格率59.3%,童鞋不合格率10.2%,保温杯不合格率7.0%,卫生湿巾不合格率40.4%,安全套不合格率32.3%,吸湿速干服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比例52.3%,抗紫外线服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比例22.9%,抗菌性服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比例16.0%,防水性服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比例16.3%;出口商品方面:钢丝绳不合格率7.4%,轮胎不合格率2.6%。
按商品类别划分,机电类不合格率43.2%,轻纺类不合格率25.1%,资化类不合格率8.6%。其中,机电类的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标志、摩擦系数和剪切强度;轻纺类的进口卫生湿巾和出口儿童服装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标识标签不合格、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
按商品进口国别划分,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德国的进口商品数量相对较多,不合格商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平均达到30.2%。
从整体看,在全部抽查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接触产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累计抽查5306批,不合格率29.0%,高出同类出口消费类商品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