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家电逐渐进入每个家庭。当人们享用着家里自以为洁净的环境时,一个几乎不被人重视的清洁死角—家电,进入大众的视野。家电内部藏污纳垢,繁衍许多细菌,如果不对这些尘垢进行铲除,在家电为人们提供便捷日子的时候,将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安全和健康“杀手”。
为了彻底清洗、杀菌消毒,也会经常找人来提供清洗服务,但是在清洗服务的过程中,不少的人会被“套路”,面对复杂且混乱的家电清洗市场,该怎么做,才不会花冤枉钱?
陷阱1:低价敲门 半途加价
家电清洗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一些非正规的清洗队为了抢客源,常抛出低价诱饵。等进了门,就开始在清洗过程中找形形色色的理由加价,上门费、材料费、保养费…眼花缭乱的收费名目让消费者瞠目结舌。消费者若不愿意加钱,清洗人员便以不干活来“威胁”,有的则是耍无赖,呆在用户家不走,不达目的不罢休。
建议在选择清洗团队时应该选择明码标价,收费价格种类清晰的,不被低价所吸引,小编建议最好是线上下单,无需其他附加费用
陷阱2:偷工减料 损坏家电
一些非正规清洗人员为了加大接单量,在清洗过程中偷工减料,变相压缩清洗时间。有的甚至故意损坏家电零部件,骗取消费者增加修理费用,这种无耻的行为令人发指。
面对这种情况在清洗前,用户必须让清洗人员试机,确认机器状况。清洗时,用户可适时进行监督,拆机过程、重要部件清洗过程、装机过程都要留心观察,一旦发现有问题,要立即提出。
陷阱3:技术不够 嘴皮来凑
家电清洗是门技术活儿,一些非专业的家电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参差不齐,更甚者纯靠一张嘴忽悠客户,比如让用户使用高价的清洗剂、润滑油,骗顾客加氟等等.
小编建议消费者在日常中可以积累一些家电的基础常识,清洗时选择正规的清洗公司,拿不定主意时可以打家电品牌售后电话咨询,做到能够看清问明。
同样套路深的还有家电维修,近年来,家电制造业高速发展,但家电维修、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前段时间小编家里的旧空调突然不制热了。从网上找到一家空调维修服务商。两小时后,维修工来了,拆开空调外罩捣鼓了一阵说:“应该是主板坏了,修的话700元,您修不修?”
小编觉得这么贵的维修费都够再买台二手空调了,于是没答应。“不修,最后也交了50元上门费。”好气啊:“维修这么多‘套路’,真不让人省心。”
小编后来看到某网络服务平台上的一家北京家电维修商,标识为钻石评级、机构认证,声称能精修各类家电,拥有百余名优秀技师。底下的评论区却炸开了锅:“修冰箱,本来说好300元,后来突然告诉我做了清洗、加了氟,加价到480元。维修人员走后,连冰箱挡板都没盖上。”一名消费者说。“换个洗衣机启动器,张口就要200元,我一开始不懂就给钱了,后来一查,这东西才十来块钱。”另一名消费者说。
那么消费者能否看清“套路”、避免损失呢?
“维修乱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定价问题,业内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苏宁空调公司总裁王振伟指出,以空调为例,一方面维修服务本身利润薄,造成一些销售平台不重视售后维修,把这个业务转包给社会机构去做,这就难以做到严格、统一的售后管理,造成服务定价无标准、维修人员欠约束。另一方面,一些小型维修网点会在网上寻求推广,推广费的成本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部分商家借此抬高维修价格,甚至恶意欺骗消费者多花钱维修。
如何防止“套路”维修,保障服务质量、确保价格公道?
已经有一些正在实施的好做法。北京苏宁帮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超介绍,在队伍管理上,他们要求维修工必须考取制冷证、高处作业证及电器维修等级证书,在维修前后要拍照取证;在价格标准上,制定明确的服务价格标准,并统计不同厂家零件、配件的售价,维修工要现场核算、出示价格,保证有理有据;在后续服务上,维修完成后3个月内,如果因同样问题再次损坏,将免费维修,避免一锤子买卖、重复收费。
根据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在提供维修服务前应当向消费者明确告知维修方案及需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尊重消费者选择。不得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不得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等。情节严重的,商务主管部门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表示,维修行业主流是合法合规的,协会将针对一些乱象进行调查,找到涉事人、涉事企业,一经核实,立即报送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协会呼吁维修企业开展自查,并已启动行业调查,及时向社会披露全面、真实的维修行业情况。
小编提醒大家无论是在家电清洗还是家电维修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都要注意核实上门服务人员的身份,收集好服务凭证,为投诉、维权保存证据。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可建立维修人员黑名单制度或评级认证,强化信用监督,清理劣迹多、投诉多的维修机构和人员。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