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医疗领域掀起了科技变革浪潮,智慧医疗概念加速落地,医疗机器人、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逐步普及,为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利好。根据相关统计机构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将突破207亿美元;到2025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由此,医疗机器人毫无疑问是一条未来大有可为的赛道。但是,医疗机器人作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如何崭露头角,成为摆在国内医疗科研公司的第一道坎。天智航作为国内医疗机器人产业的领导者,利用十多年的积累脱颖而出。相较其他公司而言,天智航是一家专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战略多元化布局,致力于推动手术辅助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普及,帮助医生更为精准、高效、安全的开展手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引领骨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智能辅助时代。
15年自主研发,“天玑”全骨科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集多种现代高科技于一体,是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但现阶段,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以进口机器人为主。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最成功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之一,属于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的一种,主要用于人体软组织的手术,具有适应症最多,成长空间大,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潜在厂商差距较大,短期内难进入的产品特点和市场特点。
随着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天智航公司历时15年,自主研发出专攻人体硬组织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式填补了上颈椎机器人手术的国际空白,成为世界唯一覆盖创伤及全节段脊柱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的跨越。同时,”天玑“骨科机器人的大量临床使用,也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进入了智能化和精准化时代,彻底打破手术效果严重依赖经验,名医育成代价大,手术风险高等一系列传统医疗问题,让骨科手术不再成为难题,具有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关键操作智能化,医疗资源均等化等产品特点。
经过多年努力,“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首个入选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手术机器人产品,也是国内唯一规模临床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天智航公司也已获得145项专利,申请26个软件著作权,构建了公司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壁垒;并且取得首个国产医疗机器CFDA注册许可证,成为“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骨科机器人手术临床指南和诊疗规范,并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
无限拓展边界,只为更广泛的医疗需求
作为政策、需求、技术、资本多重叠加背景的朝阳产业,我国医疗机器人正迎来快速发展。医疗机器人不仅能够辅助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效率,而且可以解决国内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天智航看来,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发展除了需要精专研究,也需要产业慢慢转向“全面“发展。
在医疗机器人这个大的类别下,天智航已经提前谋划布局,依托公司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先发优势,向上下游进行渗透,并已经完成数起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产业投资。通过股权投资跟踪医疗机器人新技术,拓展医疗机器人应用领域,完善骨科手术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涉足复位机器人、人工智能诊断、骨科专业教育、放疗机器人、力控机械臂、穿刺机器人、复位机器人等领域。
未来可期,打造持续协同创新平台
一家公司如果致力于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实现基业长青,那么公司就必须重视掌握领域内的技术动态,判断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因此,天智航下属的北京水木东方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全生命周期,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设立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是天智航基于在医疗机器人行业的优势地位,借助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加快自身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创新中心采用一体两翼模式:产业链条结构化、平台化的处理方式,实现从立项、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品验证、临床定型、器械注册到市场化一条龙流程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产业创新中心已经获得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认定。未来,天智航将以产业创新中心为平台,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及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广泛合作,从而汇聚医疗机器人领域的部分创新资源和前沿核心技术。
如今医疗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天智航作为中国版“达芬奇”,积极多元化布局,持续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根本,培育上下游企业,完善手术机器人产业配套。提高产业转化效率和市场渗透率,积极探索更先进的产品,弥补中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上的诸多不足,源源不断的为自动手术器械领域注入新动能,不断以科技增进人类的健康,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