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北京)——7月14日,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灾研院”)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促进自然灾害防治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新时代高效科学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科技体系。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大容量短报文、地壳形变监测、大气层和电离层环境监测等优势,逐步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超前感知、智能预警、精准防控、高效救援”应急科技减灾目标。
面向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极端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城市灾害等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需求,双方将展开北斗自然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攻关,共同突破极端环境下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实时天气监测、“北斗+”多灾种地表形变监测以及短报文应急通信等关键技术,形成北斗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系列标准、规范及体系。
双方还将基于“北斗+GPS”的对流层、电离层和地壳动力学,联合展开基础科学研究。基于国家灾研院的地壳动力学、对流层、电离层算法模型及“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数据,以及双方的“北斗+GPS”站网数据资源,联合进行地壳形变监测、对流层暴雨短临预报、电离层空间天气影响等相关科学研究。
国家灾研院院长徐锡伟表示,千寻位置拥有成熟的企业市场资源和研发条件,国家灾研院拥有多学科交叉特色和集成创新优势。未来,双方将共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北斗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中的应用,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能力提供科技支持。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北斗除了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和汽车外,在防灾、气象等很多科学领域有待发掘和应用。千寻位置愿意充分发挥应用型、工程型研发能力,与灾研院的科学型研发能力相结合,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共同挖掘北斗在更多“新大陆”场景应用。
国家灾研院是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自然灾害综合性防治科研机构,主要承担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工作。面向国际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我国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自然灾害防治科研平台。
千寻位置是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公司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地基增强站网、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
北斗之所以能够发挥预警作用,是因为拥有“明察秋毫”的高科技能力。千寻位置依托遍布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站,云端一体化监测终端及后处理的时空智能算法,打造了监测数据智能采集、及时发送和自动分析的监测预警系统,能进行实时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7x24小时高精度自动化监控,对可能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提供形成科学预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