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家电网

“有福之州·对话未来”,广联达携手青年建筑师协会举办建筑业高峰论坛

时间:2021-06-17 16:43: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4月26日,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联合主办的“激发数字建筑新动能,开启智能建造新征程”主题论坛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23号——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展示馆举行。会议就“十四五”新时期,建筑业如何落地数字化转型,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伊始,由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洪捷序致辞,他表示,本次会议以“激发数字建筑新动能,开启智能建造新征程”为主题,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建筑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屡创新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且相对滞后,设计工程软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更多专家和企业家加入到这场数字化革命中,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创新探索服务生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在全面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AI赋能 创新探索》的报告中表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实现环境智能、感知智能,实现交通设施、停车管理、机器人服务以及气象的互动。通过老城更新,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尤其让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更方便。”吴志强院士还表示,其团队还将在今年向全球公开宣布人类数字城市图谱计划,将有100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这项人类基因谱全球的探索。

从十年前的人工智能探索到十年后AI精准推演预测,实际上从BIM发展到CIM的过程,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让城市的发展更智慧,让人们的生活更智能。

数字驱动,促进工程项目高质量落地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三院院长助理曾真分享了福建省儿童医院项目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高质量落地的。作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工程,又是需要高度协同的医疗类项目,加上应用曲面,导致项目复杂程度高,实施难度大。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项目通过BIM搭建标准化体系,保证所有模型整合的统一性和交互模型的可通用性,通过BIM建立一套标准化和配合度高的体系,大量节约人力、时间成本,提高工程效率。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积累数据模型并延伸到后期的运维当中,是项目在投放使用后也能实现智慧化管理,这也是未来建筑运营的发展趋势。

选方向-探路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建筑行业如何落地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型,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在题为《建筑行业数字化思考》的分享中指出,在建筑行业,只有贯通作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企业以及行业决策数字化,探索出整体的解决方案,数字化才能真正落地。袁正刚还表示,BIM是数字化必不可少的基础,而BIM最核心部分,就是在自主可控的平台上应用BIM的软件,打通从设计到建造到运维的基于国产的BIM应用全流程平台。同时,BIM是CIM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延伸;没有BIM,CIM就缺少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对于CIM综合决策的全局性有所限制。基于BIM的CIM,是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路径。“只要我们选对方向,快速行动,持续迭代,我们相信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必定成功。”袁正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数字赋能智慧海峡,助力数字福州深化实践    

外形酷似巨型“茉莉花”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现已成为福州新的文化地标。“茉莉”绽放的背后,数字技术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从数字设计、数字制造、数字建造及数字运维等方面带来具体应用的分享。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是建筑艺术与数字技术的完美融合,也是福建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区域发展新名片的缩影,是福州新的文化地标。项目建设过程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异形钢筋结构框架设计,空间多变,带来后续内装施工和幕墙施工都比较困难。项目又分布了五大部分,55个子系统,管线复杂,机电施工难度也大。美丽绽放的背后,是基于BIM为基础的从设计、制造、建造到运维一体的全过程智慧施工,实现了从项目实施、人员管理、空间管理、设备管理等的建筑施工全过程数字化,提升了项目建设和使用效率。

数字技术的全过程应用也使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收获满满。仅设计方面就荣获12项国际大奖,BIM类获奖8项,科技类获奖7项,质量类获奖7项。王耀表示,伴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建海峡也将紧跟时代潮流,持续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用科技创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云端连线,海外数字化转型实践分享

近几年,建筑业数字化应用如火如荼,那么海外和港澳台等地的建筑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如何?通过云端连线,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专家异地连线分享。

来自台湾智慧建筑协会创会理事长、亚太地区智慧绿建筑业联盟创会会长、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教授温琇玲,分享了台湾如何推动建筑产业数位转型的策略以及建筑产业数位转型内容及效率。台湾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施工模块化减少人力,用装配式建筑让工厂生产,以此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她倡议当局重视营建技术发展、法令制度、海外拓销等问题,以此带动台湾的整个建筑产业数位转型。

新加坡建筑环境业约占其GDP的4%,提供45万个就业机会,但是新加坡建筑行业也存在着数据分散、传输不及时、不流通的问题。新加坡建设局建筑环境与创新院、数字建设部门、BIM资深顾问高级经理刘子文分享时说,“新加坡一贯对环境比较注重,对绿色建筑有一套完整评分系统,提供一个框架来评估现有建筑和新的建筑整体的环境性能评估框架,用以发展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同时面向制造和装备的设计,鼓励优化建筑设计,设计阶段考虑如何加工和制造,鼓励场外作业模块化,简化制造和组装流程,以提高生产力,最后综合数字交付,被称为IDD。 IDD集成数据交付具体是指依靠数字化实现及时、有成本效益、提高生产力和高质量的项目交付,贯穿建筑生命的整个周期,从设计、制造、施工、资产交付到最后运营维护,BIM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IDD更好的实现。最后,刘子文提出,希望通过依靠IDD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简化项目流程交付,打造整个建筑产业链协作共通,提高新加坡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来自日本的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原DDL室数字化设计师林旭浩分享了日建在BIM以及数字化设计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案例。日建设计是最早提倡使用BIM的公司之一,是一个综合型的设计事务所,主要设计包括世界第一个生态皮肤立面大楼、上海绿地中心、广州新图书馆等。林旭浩在分享时说,“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是相对独立、相对封闭以及低效的,近些年来,伴随5G、计算机计算能力突飞猛进,建筑产业和周边产业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变得模糊化,成为互相联系的高效率、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设计里面融入信息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和控制信息流向,增加客观的量化的判断,使设计更加精准和具备说服力。通过掌握信息流的流动,能够更加好的帮我们掌握信息时代的先进设计。

圆桌对话:从BIM到CIM推动智能建造,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离不开行业、政府、企业几个维度的深度参与。昨日现场,资深教授和政企专家展开圆桌对话,探讨如何从BIM到CIM推动智能建造,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圆桌对话环节围绕“从BIM到CIM 推动智能建造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议题,邀请了来自行业、政府、企业、科技公司多维的参与主体,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金明从行业的高度出发,分享了“十四五”新时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建筑行业的定位以及使命决定了行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从时代视角出发,遵照国家发展重要部署把行业推到一个时代的高度,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让建筑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跟上时代的步伐,服务于民,为百姓安居创造有利条件。

就数字化如何落地,科技如何赋能,从BIM到CIM的渐进转化,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和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耀分别从技术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享。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量量则从产业研究者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从BIM到CIM侧重点不一样,BIM更关注于建设阶段,而CIM是更综合、更复杂的一个系统,每个BIM系统是整个CIM里面小目标。而CIM是重要管理工具,是虚实一体的全数据运转平台,城市建设、运转系统、交通系统、灾难防控系统等,每个系统的数据都要在CIM平台当中才可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关键在各个部门打破行政壁垒,把数据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求数据的有效性,不管哪个部门导入后数据如何管理、如何清洗,如何有效发挥它的作用?这就需要有效的平台架构,需要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来运营,成为城市运行的“智慧大脑”。

最后福建省住建厅副厅长蒋金明做总结发言,他强调,数字赋能行业发展,重点在于数字化体系建设、平台搭建、BIM试行推进、人员素养培训,多方努力才能建好这个运行平台,把住建行业推到一个新的智能化的高度,引领这个行业走的更远。

全面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0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0-2021 http://www.qqjd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13369号-6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 免责申明:全球家电网刊登此文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