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出口管制的严酷升级,全球缺“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芯片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战略焦点甚至是产业生存焦点。
但是,到目前为止,主流的芯片架构,例如CPU、GPU和FPGA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在国外企业(例如英特尔、英伟达等)手中,大部分国内芯片企业还处于追随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以GPU专利族为例,国内主要的企业在GPU领域的专利数还处于个位数附近。(对比:国外企业大约拥有数千个GPU专利)
千芯在芯片架构创新的硬核突破
近日,千芯半导体科技(以下简称“千芯科技”,TensorChip)作为拥有RMPU原创架构的高科技新锐进入了公众视野。在大部分AI芯片企业还在学习存算一体技术的阶段,千芯科技就创新的提出了可重构存算处理器(RMPU)的架构技术。RMPU结合了存算融合技术的大算力/高能效和可重构的灵活性,在通用性上不输于GPU,在AI计算能效上则远好于GPU,是中国技术团队在业内的原创领先技术。GPU并非是为AI计算专门设计的,而RMPU则针对通用AI计算和业务算法进行了专有优化,有望替代GPU在AI计算领域目前的垄断地位。
千芯科技在2019年就开始投入RMPU的研发。凭借在芯片界的技术实力,清华和阿里平头哥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千芯科技的合作伙伴。带着清华/北航/华科人对于尖端技术和中国芯情怀的执着,手握重器的千芯科技一直默默做着踏实而又尖端的研发。
懂算法的国际化AI芯片领军团队
采访千芯科技联合创始人耿云川得知,他拥有16年可重构芯片领军经验。耿云川毕业于清华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微电子专业,曾担任NEC/瑞萨日本本部车规芯片技术负责人。他目光坚定深邃,让人想起软银的孙正义先生。他介绍,千芯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AMD、瑞萨半导体、联发科、长江存储等国内外先进企业,在存算融合及AI计算加速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5nm和7nm芯片量产经验,熟悉GAA等更先进工艺。特别是这个团队有过多年的算法实践经历,比其他芯片团队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
从赶鸭子上架的GPU到AI专用的RMPU
近年来针对GPU的优缺点讨论在行业中不在少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面对GPU专利壁垒艰难爬坡的时候,千芯科技选择了技术要求更高,但道路更宽阔的新型架构——RMPU。耿云川分享了对于GPU的缺陷和在AI计算领域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趋势的见解,他说:“GPU并非为AI计算而生,GPU内部有大量冗余结构,结构浪费大。另外现在的GPU并不是存算融合结构,能效也低。GPU只是AI计算的过渡芯片。”他表示,如果没有CUDA生态的先发优势,GPU在AI计算领域并不具备特别优势。RMPU超越了GPU的专利壁垒和大算力AI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更直接高效。RMPU对于GPU的替代会类似ARM代替原有的x86的过程,将从专业领域开始替代并逐渐壮大。”
芯在中国,产品价值导向
耿云川表示,现有的大部分AI芯片通用性较差,特别是没法适应新的AI算子。导致一款芯片产品只能跑有限的几种算法,很难通过大规模上量的方式降低成本。而RMPU能够通过可重构技术升级算子,使得产品可以跟随算法进行升级;通过存算融合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算力降低计算延时。RMPU很好的规避了传统存算和可重构的致命缺陷(例如可重构算力低的问题)。目前RMPU V2.0正在AI云计算、工业视觉领域进行产品原型的优化,与合作方在互联网视频、智慧工业、自动驾驶等领域落地。相对于GPU,RMPU在性价比、能效比都有很大的优势。特别RMPU不是欧美提出的体系结构,RMPU的崛起反映了中国芯片硬实力的快速提升。
中国的半导体人要有脊梁精神
在芯片行业,知识产权护航、人才和资本助力都缺一不可。可以看到专利在芯片领域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国内芯片企业的“芯“痛之处。
RMPU架构方面的跨越式突破,就很好的规避了GPU专利的壁垒。RMPU不仅是团队埋头苦干的表现,更是中国半导体人堂堂正正领先世界执念的落地。在这一高精尖的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竞争领域,单纯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的玩法只会延误战机,唯有依靠真正有芯片研发经验的硬实力团队的务实努力才能真正赶超。
做硬科技、高技术研发需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事,用心打磨技术与产品的工匠精神和硬核创新,需要的是“行胜于言”、“知行合一”、“求是创新”的脊梁精神。在芯片领域,代表高科技结晶的芯片,是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