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官方发布了《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探索与实践》课题报告,指出网络拍卖是对现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所交易模式的重要拓展和补充,有利于调和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已有不少国家机关和产权交易机构尝试利用第三方网络拍卖平台开展国有资产交易,跨平台、跨网整合成为新趋势。
报告剖析,国有资产交易体系面临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去十余年的实践中,国有资产管理着重在管理集中化、交易流程规范化等的制度建立,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新生的需求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国有资产交易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政策与经济、市场发展割裂。二是政策落地与执行不一。三是奖惩体系缺失。四是社会参与不足。
报告表明,网络拍卖是对现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所交易模式的重要拓展和补充,有利于调和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
课题组通过余杭区网络拍卖交易数据分析,“余杭模式”中拍下资产的客户来自全国18个省、50个城市,其中有80%为浙江省外城市,最北端客户来自哈尔滨,最西端客户来自乌鲁木齐,达成了“3000公里以外的举牌竞价”交易。课题组通过调研走访阿里巴巴集团阿里拍卖业务团队,访谈江苏南通、盐城,浙江余杭等地政府国有资产交易案例,发现其构建的“城市资源数智化发展服务平台”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已成为城市资源要素的配置平台、企业生产资料的组装平台,助力城市营商环境透明度、公平参与度持续提升,并通过“云招商”平台帮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报告梳理出国有资源数字化交易六大优势。
一是模式拓展。网络拍卖是对现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所交易模式的重要拓展和补充,有利于调和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透明。网络拍卖标的信息、拍卖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为更多投资者、企业乃至普通百姓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也从制度和流程上减少了贪腐空间,为地方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了抓手。三是效率提升。网络拍卖受众广、参与门槛低等优势保证了拍卖过程中的充分竞价,大幅提高国有资产的交易效率。四是成本节约。网络拍卖大幅降低交易费用,为交易双方节约了大量成本,包括组织拍卖成本、参拍成本以及交易佣金等。五是增强流通。网络拍卖打破地域局限,吸引大量异地客户参与国有资产交易,畅通国有资产在国内流动与大循环。六是促进政务数字化。网络拍卖的实践,推动了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登记、处置、监管等环节信息打通和实现资产管理的数字化、透明化。
报告指出,当前,地方推进国有资产交易全面数字化面临三大难点。一是缺乏政策支持。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缺少对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网络竞拍等的明确意见及规定。二是政务数字化水平差异大。各地政府数字化进程与应用水平各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的实施。三是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落地执行中涉及到的法律、财务、网络安全等相关服务多由试点政府承担,缺乏全国统一的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风险防范的配套服务。
报告也提出了加快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模式的六点建议,主要是:一是决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指导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的落地实施。建议由地市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财政、国资委等多部门协同推进。二是执行保障。明确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的执行主体(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应进必进,推动各类公共资源进场交易。三是规则保障。完善机制流程规范,特别是适配、设计网拍流程,制定网拍细则(如流拍后再次拍卖的简化机制、起拍价定价机制,悔拍保证金罚没机制、成功竞价后保证金清算机制等),确定监管以及认证服务细则。四是技术保障。搭建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云平台,推动国有资产数字化经营和管理。五是人力保障。对人才的培训与考核两手抓,就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新模式组织系统性培训以及考核,持证上岗,提升运行效率。六是市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选择市场化的服务机构,在政府制定的流程细则基础上与服务机构共同探索如何触达更多的用户,优化用户参拍路径,以及提供法律、财务、网络安全等生态服务。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教授贾庆国也提出了关于改革国有资产拥有和保值增值模式,以推进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