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牧云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深交所对杭州涉其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涉其网络”)下发监管函表示,其作为生意宝(002095.SZ)持股5%以上股东,未按照相关规定在卖出股票的十五个交易日前披露减持计划。生意宝对此公告,为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不过除此之外,《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公司公告整理发现,生意宝前两大股东浙江网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盛投资”)、涉其网络还在年内三次减持,共计减持股份占总股本3%。关于此次乌龙事件是否会进行补救,以及两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等,本报记者分别向3家主体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年内三次减持1.5亿
生意宝成立于2000年,2006年上市时原名网盛科技,2008年更名为生意宝,公司法人、董事长为孙德良。根据介绍,生意宝为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专业搜索引擎和企业软件的高新企业。
根据2020年半年报,其营收构成为化工贸易占比67.94%、网络服务占比31.73%,其他营收占比0.33%。对利润的贡献上,又依托后者更多,化工贸易的毛利为422.4万元,网络服务为4577万元。再看关于生意宝的公开信息,则多为其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布局。综合来看,生意宝的主业似乎有些模糊。
不过,在此首先看其监管函的相关情况。近日,深交所对杭州涉其网络有限公司下发监管函表示,其作为生意宝持股5%以上股东,未按照相关规定在卖出股票的十五个交易日前披露减持计划。生意宝此前曾公告,本次违规减持的主要原因为涉其网络工作人员在股票操作中账户误操作导致了本次违规减持行为。涉其网络已意识到上述减持行为构成违规减持,进行了深刻的自查反省。
不过,除了此次乌龙事件之外,记者通过生意宝公告整理发现,近期公司的两大股东频繁减持,减持理由均为资金需求。12月3日生意宝公告,大股东网盛投资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在2020年11月13日~12月3日期间,以每股均价17.93元,减持了252万股,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1%(计划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2%,减持尚未完成)。
7月13日生意宝公告,二股东涉其网络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在2020年1月16日~4月13日、5月15日~7月13日期间,分别以每股均价21.68元、20.41元,减持了252万股、250万股,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1.99%。
加上此次乌龙事件以18.05元减持5.5万股,三次减持共计套现了1.5亿元。天眼查显示,网盛投资与涉其网络均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分别为1200万元、100万元。其中,网盛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孙德良,拥有公司70.22%股份。而网盛投资的董事长傅智勇、监视童茂荣则分别任涉其网络的总经理、董事长,孙德良同时任涉其网络的董事,持有公司11.5%的股份。
再详细看两家企业的旗下业务布局,网盛投资对外投资的存续企业中,除去生意宝外,还有一家网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2家供应链管理公司。两者共同持股60%,孙德良持股40%的浙江金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则仅对外投资4家供应链管理公司。
可见网盛投资、涉其网络以及上市主体生意宝正全力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大股东同时因资金需求,一同从上市公司中套现1.5亿元,其具体用途为何(截至12月10日收盘,生意宝股价为16.37元/股,若网盛投资以次为均价按计划减持剩余的252万股,则套现数额为1.9亿元)?对此记者暂未收到回复。
涉及消金、助贷、企业信用业务
那么目前生意宝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得如何? 详细看生意宝官网介绍,从2007年起公司的两大战略方向为产业数字化服务中心和地方供应链金融中心两大中心。具体产品方面,生意宝半年报显示,公司旗下共5个平台:网盛大宗交易平台、网盛融资(供应链在线融资)、生意宝、生意社(对大宗商品行情进行分析,并发布指数)。
其中,供应链金融中心(生意宝平台)的业务模式为:由合作伙伴成立地方供应链运营公司,由地方担保公司接入地方供应链金融中心,并获得银行担保授信,运营公司负责地方供应链金融中心的具体运营。网盛服务内容则包括:提供技术层的完整解决方案、连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在线贷款通道、为运营公司提供多种供应链金融模式。
尽管生意宝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已经13年了,但从数据上来看,似乎并不非常顺利。2020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生意宝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2.41%,;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3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75%。
营收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都是由于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交易平台的建设业务收入减少。但从业务规模方面看,生意宝2019年年报中网络服务业务1.11亿元的营收,较5年前2015年年报中1.12亿元的营收,也几乎没有差距。
针对上述情况,生意宝的供应链金融收费模式、生意宝自身关联的融资担保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为平台提供了多少业务,以及多年的发展相关业务规模为何仍然无法提高等问题,记者向生意宝发去采访函后并未收到回复。
还值得注意的是,生意宝同时还进行助贷、以及企业信用相关的服务。在生意宝平台首页,有“小生意贷”的入口,进入链接后发现其中仅“税金贷”一个产品,为某银行进行导流,是一款针对企业法人或前两大股东,无担保抵押,单户上限最高50万元的产品。
另外,生意宝主页还有“企业信用中心”的入口,其中包括“信用动态”“风险评级”等服务。记者随机点进“风险评级”中某企业的页面,其中包括企业的评级、基本信息、企业的自身风险(出资变化、法律诉讼等),以及周边风险(投资企业的清算、诉讼等信息)。
上述内容是否属于企业征信业务呢? 鉴于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未能查找到生意宝旗下的企业征信牌照,若提供上述服务是否属于违规呢? 对此,数据宝产品研究院院长李可顺告诉记者,非征信机构不得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使用“征信”“信用评级”的字眼,征信或信用评级是有公信力的。上述的信用动态,风险评级属于信用辅助类产品,不能直接用来评估企业信用等级。
此外,李可顺还表示,包含企业基本信息、自身和周边风险的信用报告,属于基础的企业风险评估的维度。关于报告是否真正有效,需要看其使用的数据除了基础企业数据,是否有企业及上下游关联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数据。如果有融合,则评分效果较好;如果没有,则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没太大区别。
可以看到,生意宝直接参与了供应链金融撮合、助贷、企业信用服务,几乎是围绕着近几年较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在布局。而事实上,生意宝还参股了杭银消费金融,并在2015年申请了支付牌照并被央行受理。尽管目前牌照的下发毫无进展,但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面对投资者关于支付牌照的提问,生意宝回复道:“公司的生意通支付牌照目前正处于受理阶段,公司一直与人民银行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
一方面,生意宝发展了多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并无起色,另一方面,其对金融业务似乎又保持着野心。但通过记者整理生意宝近年的年报数据显示,生意宝化工贸易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从2015年~2019年分别为:24.25%、1.14%、57.97%、61.12%、61.95%;网络服务业务占比则分别为:63.94%、92.83%、32.46%、32.81%、31.23%。前者的营收占比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合此次生意宝两大股东的套现行为,其究竟是决定转变公司发展战略,还是将进一步进军金融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