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亭酒店近年综合毛利率总体呈下滑趋势,且均不高于40%,这一水平低于行业综合毛利率30—40个百分点
《投资时报》研究员 吕贡
伴随着消费升级,“中端酒店”这一概念迅速在酒店行业走红。如华住集团旗下的中端品牌全季酒店,日前开店规模已突破千家,成为继锦江集团旗下维也纳酒店之后,第二个店面破千的中端酒店品牌。
而另一部分品牌也开启了IPO之路。如此前就拟登陆资本市场的浙江君亭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君亭酒店),2020年冒着受疫情影响可能被低估的风险继续按照原计划上市募资。此次IPO,君亭酒店拟募集3.44亿元资金全部投向中高端酒店设计开发项目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前者投入占比高达94.07%。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君亭酒店招股书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9月(下称报告期),其经营业绩总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但进入2020年,该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并且,该公司同期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净资产收益率也在逐年下滑。有分析人士认为,若不改变目前业务集中于某一区域的情况,其未来业绩涨势或将乏力。
毛利率低同业均值
2007年初,吴启元以业内全新的精选服务模式创立了君亭酒店品牌,主要从事中高端精选服务连锁酒店的运营及管理。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发展区域,并逐步向全国范围重点城市拓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君亭酒店已开业40家酒店,签约待开业酒店20家。在已开业的酒店中,直营酒店达16家、合资酒店1家、以及受托管理酒店23家。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君亭酒店递交的招股书信息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总体业绩处于增长态势。其中,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41亿、3.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56亿元和0.73亿元。
然而,进入2020年,君亭酒店的经营状况出现下滑,前三季度仅实现营收1.68亿元,不及上一年的一半;净利润也低至0.16亿元,仅相当于2019年的21.28%。对此,君亭酒店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酒店住宿需求缩减,公司2020年以来的盈利状况受到一定冲击。
与此同时《投资时报》研究员还发现,君亭酒店的综合毛利率总体呈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37.87%、34.94%、34.86%和21.18%。在招股书中,该公司将下滑原因同样归结为疫情影响。不过在疫情发生之前,其综合毛利率已经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17年—2019年,行业综合毛利率平均水平分别为70.35%、70.04%和70.96%。可以看到,君亭酒店的综合毛利率远低于同行平均水平30—40个百分点,更低于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同业企业。对此,君亭酒店表示,主要由于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同所致。不同于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将酒店房屋租赁费、酒店装修待摊费用支出、客房服务人员工资等主要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公司是将上述支出全部计入营业成本。因而,公司的酒店营收成本占收入比重远超上述两家公司。
但《投资时报》研究员进一步梳理数据发现,若将上述差异考虑在内,以每家公司营收减去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后的余额计算毛利率,君亭酒店2019年的毛利率则由2017年的32.47%滑至29.14%,仍略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可以看到,占收入比重过高的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或许才是造成君亭酒店毛利率较低、下滑的核心原因。数据披露,2017年—2019年该公司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重分别达67.53%、70.33%和70.86%,总体呈增长态势。
君亭酒店近三年及一期总体盈利情况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业务集中于长三角
成立之初,君亭酒店依靠长三角地区将业务逐步向全国拓展,然而发展至今,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即已开业的酒店服务区域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特别是浙江省。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报告期内君亭酒店在浙江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4亿元、1.68亿元、1.81亿元和0.84亿元,逐年递增,且占同期营收的比重均徘徊在50%左右,分别高至51.02%、49.15%、47.41%和49.76%。
同时,虽然君亭酒店目前的业绩处于稳增盈利态势,但其报告期内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呈下滑趋势,分别为51.82%、32.51%、30.58%和6.75%。长期下去,或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在招股书中,君亭酒店称此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将大幅上升。然而,该公司仍存在因利润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无法与净资产同步增长而导致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风险。
还需要注意的是,君亭酒店曾为在创业板上市修正了过往3年的财报数据。据悉,早在2016年3月,该公司就公开在新三板挂牌转让。三年后正式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随后便立即宣布更正2016年—2018年新三板披露的三年年报中多处数据,其中一项数值为7500万元的债务就此消失。
对此,君亭酒店曾解释称,公司于2016年从中国招商银行借入7500万元借款,并于当年归还。而在统计2017年借款的收支时,误将上述借款的收支一并统计在内,导致2017年当年借款收支统计数据有误,故对其进行差错更正。